“嬸子,俺哥在北京收廢品掙了錢了,要接你去享清福,為啥不去?”“這么大年紀了,去了兩眼一抹黑誰也不認識,去干啥?過年的時候你哥回來,看到咱莊這變化,還找書記打聽,想回來投資個項目呢。”5月14日,山東省沂水縣黃山鋪鎮狄加莊子村武善花大媽,在地頭上一邊忙著整理地里的花生一邊笑著說,“俺還是覺得咱這兒的空氣好、水甜、人親。”
這幾年,沂水縣越來越多的在外務工人員選擇回家鄉發展,多年在外打拼開闊了眼界,也讓他們從縣委、縣政府的惠農政策里嗅到了無限商機。
說起大棚油桃,許家湖鎮后坡村桃農解鮮品打開了話匣子,“今年的油桃產量很好,俺不光賣給批發商,還有很多城里人來俺這兒采摘,大人孩子拿著籃子邊摘邊吃,現在城里人就興這個。”說起收入,老解更是笑逐顏開,“俺這三棚油桃,估計純收入10萬元沒問題!”以前老解常年在青島打工,看到村里其他人靠大棚油桃發了家,2011年就辭了工回家建起了大棚。
在政府的引導幫助下,后坡村拿到了“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的牌子,并申請了“沂蒙春”商標品牌,成立了油桃專業合作社,修建了銷售基地,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高效油桃產業示范園。預計今年該村可產優質大棚油桃30萬公斤,僅此一項實現農民收入500多萬元。
沂水縣實施精品果業園區帶動工程,大力發展特色果品產業。全縣建設了以總面積近25000畝矮砧密植蘋果,千畝大棚油桃、2000畝藍莓為代表的現代果業示范園區50處,認定了縣級現代農業園區55處,涵蓋了果品、蔬菜、畜牧、觀光農業等類別,并建成了全省面積最大的矮砧密植栽培蘋果基地和單體面積最大藍莓產業園區。
示范園區的建設,不僅帶動了周邊群眾走上致富路,更帶動起了果品及肉制品深加工、物流運輸等配套產業。去年,沂水縣借助電商發展大勢,引進了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并規劃建設“一鎮(鄉)一店,一村一點”農村物流新模式。借力電子商務,沂水的生態農產品從賣小販到賣全國,價格成倍增長,農民喜笑顏開。
苗木花卉產業、木本糧油基地、林下經濟產業、高效種植園區、生態觀光農業……一個個綠色高效農業項目正引導改變著傳統農業,從數量增長為主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由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2014年,沂水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093元。
借山,借水,借綠,沂水念活了“生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