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廢棄物精處理產業化能行?能行! - 園林苗木 -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出一個月了,收效顯著。分類有助于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有人總結出了被戲稱為“豬知道”的垃圾分類辦法,應用于干、濕、有害、可回收垃圾的分類。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出一個月了,收效顯著。分類有助于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有人總結出了被戲稱為“豬知道”的垃圾分類辦法,應用于干、濕、有害、可回收垃圾的分類。
在這場“垃圾潮流”中,園林廢棄物卻鮮被提起。哪怕城市園林景觀發展迅猛,園林廢棄物占城市固體垃圾總量10%以上,對這類垃圾的回收與處理,仍無明確規范。甚至,10%的占比數字都是業內人士估計的,不甚準確。可見園林廢棄物的邊緣地位。
社會看園林廢棄物,“視若無物”,但產業里早有人認識到,園林廢棄物雖然要解決處理本身的問題,但它卻是一筆巨大的資源。
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
不被重視的直接結果是得不到實在的支持。
各城市針對各類垃圾,都有多種補貼款。但對園林廢棄物,別說專項撥款沒有,連場地使用都要反復協商。
另一方面,園林廢棄物禁燒、禁埋規定出臺后,業界普遍做法是粉碎后售給發電廠燃燒發電。處理成本不高,資源利用率也不高,不過總歸解決了問題。
至于國外園林廢棄物專業處理、循環利用的模式,在國內接受程度很低,問題在于“生產者”不愿付費。甚至,廢棄物處理企業不收處理費,只收運費,他們都不愿意。與此同時,處理后的產品如營養土,市場上的低價競品不少,也很難賣出高價。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園林廢棄物物盡其用、循環歸土、最終改善土壤,似乎是一種“情懷”,而非“生意”———誰會做賠錢的買賣呢?不過有人堅信,事情總會變好的。昆山市園林綠化協會秘書長俞高強就是一個。
昆山合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昆山市園林綠化協會牽頭、會員單位出資成立的園林廢棄物處理公司,俞高強任公司負責人。
成立公司目的在于解決樹枝、雜草、落葉等園林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問題。經過兩年多的經營與調整,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盈利,雖然數額不大,但對園林廢棄物處理“爹媽不疼”的現狀來說,這是開了一個好頭。
開源節流 精益求精
合縱生態負責昆山市內部分園林廢棄物與周邊苗圃產生的園林廢棄物的處理,產品分營養土和有機覆蓋物兩種。
園林廢棄物產生位置分散,密度小,運輸成本高。即使是本地生產本地處理,運輸費用仍是不小的支出。目前,合縱生態的做法是:廢棄物從運輸到處理,會員單位一律免費;對于非會員單位,該公司只收取運輸費與卸車費。關于收入,主要來自于產品出售所得。
俞高強看得很開,“政策扶持和福斯認知終將成熟,但短期內很難實現”。為實現盈利,只能在成本和產品上下工夫。
一方面,通過不斷優化生產線降低成本。記者在合縱生態廠房中看見,枯枝落葉經過初始粉碎后進入分流設備,按粉碎顆粒大小,由一條可旋轉的運輸帶運向不同的設備進行后續處理。從進樣機到傳送帶再到高溫消殺等設備,生產線基本實現了自動化。
雖然設備看起來有些“復古”,但處理效率很高。俞高強介紹,他們一直在完善設備,“目前,公司園林廢棄物年處理能力在4.6萬噸左右,生產設備正在申請專利。”
在研發室,記者看到了定氮儀等專業設備。園林覆蓋物與營養土在這里經檢測后出廠。“我們的目的是將園林廢棄物變廢為寶,回填后實現土壤改良。養分含量很重要。”俞高強說,他們生產的園林覆蓋物符合上海標準,營養土則符合國標。
還有個問題,處理物雖有標準,卻不作為市場采購依據。由于土壤改良效果沒有具體數據,營養土市場被大量低價產品占據,劣幣驅逐良幣,好的營養土很難買上價。所幸,近年來關注園林土壤問題的業界專家越來越多。“園林綠化中土壤問題十分嚴重,我們從土壤中索取了太多,使用園林廢棄物回填,是對自然的彌補,亦是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的基礎。”
改良土壤 敬畏自然
“改良土壤,敬畏自然”是合縱生態的企業理念。
俞高強告訴記者,合縱生態剛剛發往內蒙古一套園林廢棄物處理設備。此前,浙江麗水一家單位也采購了設備,成了公司指定合作伙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了。
無疑,禁止填埋、焚燒園林廢棄物的規定帶來的影響將逐漸擴大。隨著治理力度的加強,越來越多地區將面臨園林廢棄物處理的難題。目前來看,“進入困境”肯定比“頂層調整”來得要早。
“比市場快一些,但不快太多。”看起來,合縱先行者的優勢已經顯現。由于設備成本遠遠低于進口產品,生產模式也經過了市場的檢驗,俞高強說,最近來合縱考察的人越來越多了,“都是帶著問題來的。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遇到過,很高興能為行業進步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下一步,公司計劃加大科研投入,繼續提升處理效果與產品性能。如針對具體植物設置專項營養土等,實現園林廢棄物高效利用。
俞高強還在籌備今年的昆山園林生態創新論壇。“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與土壤改良修復”和“園林綠化海綿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運用”是今年的兩個主題。對于企業,只要穩健運行,實現持續盈利不成問題。對于業界,還要不停“呼喊”,讓更多政府部門、企業意識到園林廢棄物的價值。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出一個月了,收效顯著。分類有助于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有人總結出了被戲稱為“豬知道”的垃圾分類辦法,應用于干、濕、有害、可回收垃圾的分類。
在這場“垃圾潮流”中,園林廢棄物卻鮮被提起。哪怕城市園林景觀發展迅猛,園林廢棄物占城市固體垃圾總量10%以上,對這類垃圾的回收與處理,仍無明確規范。甚至,10%的占比數字都是業內人士估計的,不甚準確。可見園林廢棄物的邊緣地位。
社會看園林廢棄物,“視若無物”,但產業里早有人認識到,園林廢棄物雖然要解決處理本身的問題,但它卻是一筆巨大的資源。
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
不被重視的直接結果是得不到實在的支持。
各城市針對各類垃圾,都有多種補貼款。但對園林廢棄物,別說專項撥款沒有,連場地使用都要反復協商。
另一方面,園林廢棄物禁燒、禁埋規定出臺后,業界普遍做法是粉碎后售給發電廠燃燒發電。處理成本不高,資源利用率也不高,不過總歸解決了問題。
至于國外園林廢棄物專業處理、循環利用的模式,在國內接受程度很低,問題在于“生產者”不愿付費。甚至,廢棄物處理企業不收處理費,只收運費,他們都不愿意。與此同時,處理后的產品如營養土,市場上的低價競品不少,也很難賣出高價。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園林廢棄物物盡其用、循環歸土、最終改善土壤,似乎是一種“情懷”,而非“生意”———誰會做賠錢的買賣呢?不過有人堅信,事情總會變好的。昆山市園林綠化協會秘書長俞高強就是一個。
昆山合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昆山市園林綠化協會牽頭、會員單位出資成立的園林廢棄物處理公司,俞高強任公司負責人。
成立公司目的在于解決樹枝、雜草、落葉等園林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問題。經過兩年多的經營與調整,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盈利,雖然數額不大,但對園林廢棄物處理“爹媽不疼”的現狀來說,這是開了一個好頭。
開源節流 精益求精
合縱生態負責昆山市內部分園林廢棄物與周邊苗圃產生的園林廢棄物的處理,產品分營養土和有機覆蓋物兩種。
園林廢棄物產生位置分散,密度小,運輸成本高。即使是本地生產本地處理,運輸費用仍是不小的支出。目前,合縱生態的做法是:廢棄物從運輸到處理,會員單位一律免費;對于非會員單位,該公司只收取運輸費與卸車費。關于收入,主要來自于產品出售所得。
俞高強看得很開,“政策扶持和福斯認知終將成熟,但短期內很難實現”。為實現盈利,只能在成本和產品上下工夫。
一方面,通過不斷優化生產線降低成本。記者在合縱生態廠房中看見,枯枝落葉經過初始粉碎后進入分流設備,按粉碎顆粒大小,由一條可旋轉的運輸帶運向不同的設備進行后續處理。從進樣機到傳送帶再到高溫消殺等設備,生產線基本實現了自動化。
雖然設備看起來有些“復古”,但處理效率很高。俞高強介紹,他們一直在完善設備,“目前,公司園林廢棄物年處理能力在4.6萬噸左右,生產設備正在申請專利。”
在研發室,記者看到了定氮儀等專業設備。園林覆蓋物與營養土在這里經檢測后出廠。“我們的目的是將園林廢棄物變廢為寶,回填后實現土壤改良。養分含量很重要。”俞高強說,他們生產的園林覆蓋物符合上海標準,營養土則符合國標。
還有個問題,處理物雖有標準,卻不作為市場采購依據。由于土壤改良效果沒有具體數據,營養土市場被大量低價產品占據,劣幣驅逐良幣,好的營養土很難買上價。所幸,近年來關注園林土壤問題的業界專家越來越多。“園林綠化中土壤問題十分嚴重,我們從土壤中索取了太多,使用園林廢棄物回填,是對自然的彌補,亦是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的基礎。”
改良土壤 敬畏自然
“改良土壤,敬畏自然”是合縱生態的企業理念。
俞高強告訴記者,合縱生態剛剛發往內蒙古一套園林廢棄物處理設備。此前,浙江麗水一家單位也采購了設備,成了公司指定合作伙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了。
無疑,禁止填埋、焚燒園林廢棄物的規定帶來的影響將逐漸擴大。隨著治理力度的加強,越來越多地區將面臨園林廢棄物處理的難題。目前來看,“進入困境”肯定比“頂層調整”來得要早。
“比市場快一些,但不快太多。”看起來,合縱先行者的優勢已經顯現。由于設備成本遠遠低于進口產品,生產模式也經過了市場的檢驗,俞高強說,最近來合縱考察的人越來越多了,“都是帶著問題來的。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也遇到過,很高興能為行業進步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下一步,公司計劃加大科研投入,繼續提升處理效果與產品性能。如針對具體植物設置專項營養土等,實現園林廢棄物高效利用。
俞高強還在籌備今年的昆山園林生態創新論壇。“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與土壤改良修復”和“園林綠化海綿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運用”是今年的兩個主題。對于企業,只要穩健運行,實現持續盈利不成問題。對于業界,還要不停“呼喊”,讓更多政府部門、企業意識到園林廢棄物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