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桔梗切花帶動農民增收 - 花卉 - 云南建水縣南莊鎮勐曼移民新村自2015年試種洋桔梗切花獲得成功后,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目前,該地區洋桔梗切花種植戶已發展到46戶,種植面積約200畝,洋桔梗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云南建水縣南莊鎮勐曼移民新村自2015年試種洋桔梗切花獲得成功后,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目前,該地區洋桔梗切花種植戶已發展到46戶,種植面積約200畝,洋桔梗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勐曼移民新村內,一幢幢具有傣族濃郁風格的民居掩映在綠樹之中。當地農民告訴記者,他們目前的幸福生活主要源于大力發展洋桔梗切花和蔬菜種植。該縣移民開發局局長趙崗表示,勐曼村是因創建南沙電站于2007年11月從該縣坡頭鄉雨尼村委會雨尼、格式、江河寨3個自然村整體搬遷來的。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該局不僅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新村基礎設施建設,還于2015年投資約300萬元為全村143戶移民每家建設一個面積1畝的大棚,發展蔬菜、花卉種植。“10年前搬遷前,農民在原居住地的人均年純收入為975元,2016年農民因種花、種菜,人均純收入已超萬元。”趙崗說。
43歲的刀忠強是當地發展洋桔梗切花種植的領頭人,他自2004年就任勐曼村村委會主任時,一直想方設法帶領當地群眾發展經濟。在宜良、通海等地考察時,他發現發展花卉產業效益不錯,于是開始試種洋桔梗切花。雖然種植獲得成功,但銷路并不順暢。在移民開發局的幫助下,刀忠強成立了云南勐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并加盟紅河州萬家鼎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他聯合當地農民以公司+基地+農業合作社+農戶和產、供、銷的一條龍生產發展和管理模式,在萬家鼎公司的技術指導下從日本、荷蘭引進洋桔梗切花種苗進行規范種植。刀忠強說:“和萬家鼎公司合作,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解決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紅河州萬家鼎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驗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該公司種植10余個品種的洋桔梗切花近300畝,去年生產120多萬扎,產品除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國內各大城市外,還遠銷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及東盟等國家,其中電商平臺銷售量約占總量的70%。去年,該公司將云南勐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示范基地,通過系統的技術指導服務和統一提供種苗、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采取花農賣花有收入再扣回的方式,引導和扶持當地農民發展洋桔梗切花種植。“今年種洋桔梗切花的農民都賺錢了,畝均年收入達5萬元左右,最高的畝產值達7萬多元,質量好的每畝收入可達10萬元。”楊驗彬說。圖為各地花農來洋桔梗切花生產大棚參觀。
云南建水縣南莊鎮勐曼移民新村自2015年試種洋桔梗切花獲得成功后,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目前,該地區洋桔梗切花種植戶已發展到46戶,種植面積約200畝,洋桔梗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勐曼移民新村內,一幢幢具有傣族濃郁風格的民居掩映在綠樹之中。當地農民告訴記者,他們目前的幸福生活主要源于大力發展洋桔梗切花和蔬菜種植。該縣移民開發局局長趙崗表示,勐曼村是因創建南沙電站于2007年11月從該縣坡頭鄉雨尼村委會雨尼、格式、江河寨3個自然村整體搬遷來的。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該局不僅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新村基礎設施建設,還于2015年投資約300萬元為全村143戶移民每家建設一個面積1畝的大棚,發展蔬菜、花卉種植。“10年前搬遷前,農民在原居住地的人均年純收入為975元,2016年農民因種花、種菜,人均純收入已超萬元。”趙崗說。
43歲的刀忠強是當地發展洋桔梗切花種植的領頭人,他自2004年就任勐曼村村委會主任時,一直想方設法帶領當地群眾發展經濟。在宜良、通海等地考察時,他發現發展花卉產業效益不錯,于是開始試種洋桔梗切花。雖然種植獲得成功,但銷路并不順暢。在移民開發局的幫助下,刀忠強成立了云南勐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并加盟紅河州萬家鼎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他聯合當地農民以公司+基地+農業合作社+農戶和產、供、銷的一條龍生產發展和管理模式,在萬家鼎公司的技術指導下從日本、荷蘭引進洋桔梗切花種苗進行規范種植。刀忠強說:“和萬家鼎公司合作,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解決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紅河州萬家鼎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驗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該公司種植10余個品種的洋桔梗切花近300畝,去年生產120多萬扎,產品除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國內各大城市外,還遠銷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及東盟等國家,其中電商平臺銷售量約占總量的70%。去年,該公司將云南勐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示范基地,通過系統的技術指導服務和統一提供種苗、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采取花農賣花有收入再扣回的方式,引導和扶持當地農民發展洋桔梗切花種植。“今年種洋桔梗切花的農民都賺錢了,畝均年收入達5萬元左右,最高的畝產值達7萬多元,質量好的每畝收入可達10萬元。”楊驗彬說。圖為各地花農來洋桔梗切花生產大棚參觀。